3月20日至23日,超大型高頻段天線結構、控制與饋電技術研討會在西安召開,本次會議由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電子裝備結構設計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辦。會議圍繞110米口徑全可動射電望遠鏡(QiTai Telescope,簡稱QTT)的結構、控制與饋電三大關鍵技術進行了深入討論。
70余名專家學者參加了本次技術研討會,包括科技部基礎研究司彭以祺巡視員、中科院物理研究所金鐸研究員、中科院上海天文臺黃珹研究員和廈門大學盧炬甫教授、國家天文臺王宜研究員、新疆天文臺王娜研究員,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段寶巖院士、龔書喜教授、邱揚教授、黃進教授,以及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新疆天文臺、中電集團39所、航天771所等單位的專家學者。
學術交流會現場
QTT是世界最大口徑的全可動射電望遠鏡,觀測范圍廣,可用于跟蹤觀測,適應更多暗弱信號和未知譜線觀測的需要,將與FAST一起構成世界級脈沖星觀測裝置,支撐射電天文學前沿突破。結合多科學目標的需求,QTT的研制關鍵在于超大型天線輕型結構方案、天線主動面、面型轉換與調控、大慣量機架精密伺服控制、超寬帶饋源等。預計建成后天線重量將達6000余噸、高度超過35層樓、口面面積約為23個籃球場大、面形精度0.3毫米、指向精度2.5角秒,這些苛刻特性都對QTT天線結構、控制與饋電技術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本次研討會上,新疆天文臺臺長王娜研究員對QTT總體進展做了概要介紹,隨后,與會代表圍繞“反射體結構與近似動力學模型”、“主動面分塊、調控與布線”、“天線軌道不平度”、“大型天線風擾抑制與指向控制”、“超寬帶饋源設計、饋電方式與換饋機構”、“臺址電磁環境與電磁干擾”、“天文與天線”等七個方面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和交流。與會專家對青年學者的研究工作表示了贊賞與肯定,認為這些年輕人取得的創新性成果將對QTT大科學裝置的立項奠定了重要基礎。
會上,專家對各報告內容的技術細節與存在問題分別進行了詳細的點評與熱情的指導,并為青年學者的后續研究提出了很好的建議。與會專家還表達了對QTT項目的殷切期許,為促進QTT項目“十三五”立項規劃提出了寶貴建議,表示QTT集科學、技術、工程于一身,鼓勵各研究團隊繼續努力,踏實細致研究,出標志性成果,為QTT建設做出更多貢獻。